2025NBA籃球名人堂觀察!從Shai Gilgeous-Alexander到Luka Dončić

2025NBA籃球名人堂觀察!從Shai Gilgeous-Alexander到Luka Dončić

一個完美球季,能否足以打開名人堂大門?

2025NBA籃球名人堂觀察!在籃球這條歷史長河裡,總有一些問題會讓人難以給出肯定答案。當你看到一位球員在單一賽季裡完成幾乎無可挑剔的壯舉,你會不自覺想問:光憑這樣的一年,他是否就能敲開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的大門?

這正是關於Shai Gilgeous-Alexander(簡稱SGA)的現下討論。他剛剛完成了一個足以被寫進史冊的賽季:得分王、NBA年度最有價值球員(MVP)、總決賽MVP,外加一枚總冠軍戒指。這組「四冠合一」的成就,在NBA歷史上僅有十四人達成過,而這十四人無一例外,全都已是名人堂成員。

但問題來了:僅僅憑藉這樣的一季,是否就能保證SGA的名字出現在春田的殿堂裡?

從履歷來看,他的確在朝那個方向前進。前年,他在MVP票選中排名第二;再往前一年,他是第五名。他已連續三年入選年度最佳陣容第一隊。這樣的成績單雖然已經相當耀眼,但若放在籃球歷史長河裡,依舊顯得略顯簡短。七個球季,不算長,也不算短。可名人堂所看的,往往不只是巔峰的一瞬,而是整體的積累與影響力。

名人堂標準究竟是什麼?

這個問題,恐怕連投票人自己都答不太上來。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的神秘之處,就在於它既模糊又寬鬆。它的選票來源龐雜,標準難以界定。尤其是針對NBA球員時,範圍更廣。它同時也納入WNBA球員、教練、團隊、貢獻者以及國際球員。

有些球員你不用多想,比如Carmelo Anthony、Dwight Howard,他們即將在九月入堂,這毫無爭議。但若換作Vince Carter、Chauncey Billups或Michael Cooper呢?爭議聲就大了。

事實上,他們都已經獲得了入堂資格。Carter職業生涯只有兩次進入年度最佳陣容(還從未進過第一隊),雖然有八次全明星,但論榮譽並不算是頂尖。Billups固然有一座總決賽MVP獎盃,但整體數據與榮譽也偏中庸:五次全明星、三次年度最佳陣容,最高也只是第三隊。然而,他們還是進了名人堂。而且與他們同年入堂的,還有Cooper——這位湖人防守專家從未進過全明星,也沒有任何年度最佳陣容,但他依舊被春田接納。

某種程度上,Cooper或許更能代表名人堂的現狀。它曾經是籃球世界的「英靈殿」,只屬於最偉大的人物。但這些年,它的門檻逐漸降低。90年代,一共有27名NBA球員被選入;2000年代減少到18名;2010年代暴增至45人;而進入2020年代的短短幾年,已經有23人獲選。

原因可能很多:也許是想表彰更多球員;也許是因為偉大的球員確實變多;又或者是對過去的遺漏進行補償。不管怎樣,進入名人堂似乎變得容易得多。那麼,SGA到底夠不夠資格?

當數據成為衡量標準時

過去幾年,《球爺不是糗爺》嘗試用更理性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。我們設計了一套名為PETE的指標——全名是「Peterson Enshrinement Totems Extrapolated」,簡單來說,就是透過幾項硬性榮譽來劃出界線:

  • 是否曾拿過MVP?

  • 是否曾拿過總決賽MVP?

  • 是否曾拿過得分王?

  • 是否能排進NBA歷史得分榜前50?

只要在其中達成一項,就極可能最終進入名人堂。以此來看,SGA的未來幾乎是板上釘釘。即便他目前只打了七個賽季,但如果今天就退役,他的成就也足以讓他被放進那個名單。尤其是在這個標準越來越寬鬆的時代,他的「春田門票」幾乎已經握在手裡。

現役的穩上球員有哪些?

說到現役與剛退役的球員,誰已經是名人堂的「保送生」?依據PETE標準與Basketball Reference的機率模型,再加上一點主觀判斷,我們可以大致畫出幾個層級。

第一層,就是「鎖定名人堂」的人選:
Giannis Antetokounmpo、Jimmy Butler、Stephen Curry、Anthony Davis、Kevin Durant、Joel Embiid、Draymond Green、James Harden、LeBron James、Nikola Jokić、Kawhi Leonard、Damian Lillard、Chris Paul、Klay Thompson、Russell Westbrook。

這群人,幾乎不用爭論。LeBron、Curry、Durant這三位,歷史地位早已穩居前二十,無論是獎盃數量還是影響力,都到了「無需再多言」的地步。他們的存在,已經超越數據,是時代本身的象徵。

至於Giannis,他雖然還未能完全踏入那個神殿,但明顯正走在那條路上。兩座MVP、一座總決賽MVP、一座年度最佳防守球員,甚至還有進步最快球員這種「起點證明」。連續七年在MVP票選前四名,七次年度第一隊。才30歲,他的生涯仍有很大空間,或許還能再添一座冠軍或MVP。

Jokić同樣是「穩上」。三次MVP、一座總決賽MVP,自2020年以來從未在MVP票選跌出前兩名,五次年度第一隊。他不只是這個時代的代表,甚至可能是現役最強的球員。而30歲的他,時間依舊站在他那邊。

Anthony Davis的重新定位

有趣的是,Anthony Davis的故事似乎已經進入了另一個階段。今年季中,他被交易到達拉斯,獲得再次成為球隊核心的機會。這位曾被視為「新世代大前鋒模板」的球星,近五年來卻因傷病與狀態下滑,逐漸淡出了頂尖行列。在這段期間,他僅一次進入年度最佳陣容,且單季出賽超過54場的次數也只有一次。

然而,這並不影響他早早就鎖定了名人堂的門票。因為在28歲之前,他已經完成了足以封神的成績:三次MVP票選前六、四次年度第一隊、以及一枚冠軍戒指。雖然後半段生涯充滿未知,但無論他能否在獨行俠翻身,他的履歷早已夠格。

更多體育延伸:不管是MLB或是NBA,又或是足球、F1、拳擊等相關體育議題,絕對要來看看最專業的球爺體育專欄,【球爺不是糗爺

Embiid的掙扎與堅持

再來看Joel Embiid。他在拿到MVP後的兩個賽季都相當艱難。2023-24賽季,他場均得分超過每分鐘一分,但因傷僅出賽39場;接下來的2024-25賽季,更是只打了19場。數據與場上表現依舊驚人,可耐戰度卻始終是個隱憂。

他的名人堂機率其實不算太高,甚至比Amar’e Stoudemire還低。但考慮到MVP獎項,再加上一枚奧運金牌,幾乎已經保證他會被納入。或許評審會猶豫,但最終結果應該還是一個「Yes」。

當老將們重新定義自己的身影

James Harden在洛杉磯快艇找回了生涯的第二春。35歲的他,依舊能在場上完成精準的擋拆閱讀與三分出手,甚至在MVP票選中還拿到第十名,並進入年度第三隊。雖然他的季後賽詛咒依然沒有破解,但他整體生涯的成就,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否定。

與他形成強烈對比的,是隊友Kawhi Leonard。這位以冷面殺手著稱的球星,近年來與傷病共舞,但當他能上場時,依舊維持超高的水準。2024年,他再次拿下年度第二隊,這不過是他履歷裡的又一筆。他的兩座冠軍、兩次總決賽MVP,以及名列NBA 75周年紀念隊的榮譽,早已讓他穩坐名人堂的門票。

還有那位「控衛之神」Chris Paul。雖然已經邁入第21個賽季,Paul不再是那個能獨自改變比賽走向的組織者,但他的歷史地位不容動搖。他的助攻數僅次於John Stockton,距離13,000次只差501次。當他最終選擇告別球場時,他的名字必然會與「最佳控球後衛」並列被提起。

Draymond Green與Butler的曲折故事

Green在第13個賽季差點奪下生涯第二座年度最佳防守球員,這要是成真,會是個漂亮的註腳——距離他第一次拿獎,已經過了八年。雖然勇士的冠軍視窗正慢慢關上,但Green的重要性依舊存在。他的防守智慧與場上吼叫,仍是金州無法割捨的靈魂。

相較之下,Jimmy Butler的2024-25賽季就顯得狼狽許多。55場比賽的出賽,加上與熱火高層的糾葛,最終導致雙方不歡而散。這段故事,恐怕會成為他職業生涯最尷尬的註腳之一。即便如此,他的戰績與影響力仍然足以將他送進名人堂。很多人甚至會在他退休後,仍把他與邁阿密畫上等號。

與Butler的離開相呼應的,是Klay Thompson的「硬著陸」。轉戰達拉斯後,他的數據繼續下滑,與過往的自己相比判若兩人。但別忘了,他依舊擁有四枚冠軍戒指,以及「史上最佳射手之一」的名號。這些榮譽,早就讓他不必為春田的未來擔憂。

Lillard與Westbrook:兩位不同路徑的「獨狼」

Damian Lillard在2025年的命運格外令人唏噓。跟腱斷裂後,他被密爾瓦基裁掉,兩年實驗以失敗收場。最後他回到了波特蘭,那片曾經承載無數三分與絕殺的舞台。雖然未來恐怕再難回到年度最佳陣容,但七次入選、五次MVP票選前八,再加上一枚奧運金牌,已經讓他坐穩名人堂席位。

Russell Westbrook則走上另一條曲折道路。近兩年,他多半在快艇與金塊扮演替補角色,尋找合適的舞台。但別忘了,他擁有一座MVP獎盃,還創下「歷史最多大三元」的紀錄。九次入選年度最佳陣容,數據成就驚人。如果他能再送出217次助攻,就能超越Magic Johnson排到歷史第七;若再加411次,他更能進入前五。這樣的數據疊加,足以保證他的位置。

誰是「準名人堂」?

在「鎖定名人堂」之外,還有一群球員正處於邊界。他們不是非進不可,但只要再添幾筆榮譽,就能突破那條無形的線。

這群人包括:DeMar DeRozan、Luka Dončić、Paul George、Shai Gilgeous-Alexander、Rudy Gobert、Kyrie Irving、Jayson Tatum。

Dončić的案例最耐人尋味。這位26歲的斯洛維尼亞天才,已經五次入選年度第一隊,四次MVP票選前六。他生涯場均得分高居歷史第三,助攻排名則第十二。2024年,他甚至率領獨行俠打進總決賽。雖然去年夏天被交易震驚了整個NBA,但無論他在哪支球隊,他的名人堂之路幾乎是無庸置疑。

至於Tatum,他終於在2024年收穫一枚總冠軍,並累積四次年度第一隊,四年連續MVP票選前六。即便跟腱傷勢可能讓他缺席2025-26賽季,但他的名人堂機率仍舊極高。模型甚至將他排在與1978年入堂的Cliff Hagan和1987年入堂的Bobby Wanzer之間。

Irving的故事就複雜多了。他或許是這一代最具藝術性的控球後衛之一,他的突破、運球、外線,甚至那顆2016年總決賽的致勝三分,都將被永遠銘記。但硬性榮譽並不突出:三次年度最佳陣容,從未獲得MVP選票。儘管如此,他仍舊有極高機率被納入名人堂,只是過程會比想像中曲折。

George則是另一個邊界人物。2024-25賽季,他在76人因傷表現受限,但此前在快艇連續入選全明星,生涯共六次年度最佳陣容,2019年更在MVP票選拿到第三。他的名人堂機率雖然排在第70,但大致還是偏向「Yes」。

Gobert則是爭議代表。他有四座年度最佳防守球員獎盃,兩次聯盟火鍋王,還是法國隊的中流砥柱,收穫兩枚奧運銀牌。儘管生涯僅三次全明星,但就防守地位而言,他是時代的標誌人物。或許人們對他不夠尊重,但若以榮譽衡量,他值得入堂。

最後是DeRozan。這位中投大師雖然沒有總冠軍光環,但靠著長壽與穩定,他已經成為NBA史上得分排名第25的球員,場均得分則排在第49。如果他再拿下1500分,就能衝進歷史前15。屆時,投票人能把這樣的成績拒之門外嗎?大概很難。

仍在努力證明自己的群體

另一層級的,是那些「仍在競爭中的人」。像是Jaylen Brown。他在2024年總決賽奪下FMVP,這讓他的履歷突然增色不少。歷史上,僅有Cedric Maxwell在獲得該獎後卻未能進入名人堂。但Brown的問題在於,除了那一刻,他的成就還不夠厚實。

Kevin Love則是另一種情況。雖然他生涯後期已逐漸邊緣化,但早期在灰狼的巔峰表現,加上騎士奪冠與奧運金牌,讓他擁有超過七成的入堂機率。Kyle Lowry的案例則是「團隊價值型」。六屆全明星,2019年冠軍功臣,還曾入選年度第三隊。雖然個人榮譽有限,但他的存在感與球隊化學效應,或許會讓評審偏愛他。

至於Pascal Siakam,如果2025年總決賽第七戰能笑到最後,他或許就能帶著FMVP入堂了。但即便沒有,他也已經累積兩次年度最佳陣容、三次全明星,距離臨門一腳不遠。

已退役卻仍懸而未決的名字

退役球員的名人堂爭論同樣激烈。LaMarcus Aldridge、Marc Gasol、Blake Griffin、Anfernee Hardaway、Andre Iguodala、Joakim Noah、Rajon Rondo、Derrick Rose、Amar’e Stoudemire,都在這個模糊帶裡。

Gasol與Noah的例子很典型。歷史上,只有14人曾入選年度第一隊卻未進名人堂,僅7人拿過年度最佳防守球員卻未被接納。而他們兩人,都在這兩張清單上。Gasol至少還有兩次年度最佳陣容、一次冠軍與兩枚奧運銀牌作為支撐,但模型給他的機率只有4.2%。Noah則靠著2014年的「神年」,一度在MVP票選排到第四。加上大學時期兩度率佛羅里達奪冠,他的履歷也不容忽視。

Rose的情況更具戲劇性。MVP是他最閃耀的榮譽,但在第四個賽季後,傷病徹底改寫了他的命運。他的名人堂機率其實比Pete Maravich還高,但這段「曇花一現」的故事,會如何被評審看待?仍待觀察。Iguodala則是另一種對比。他的硬性數據並不亮眼,僅一次全明星,但他的履歷上有一座FMVP、四枚冠軍戒指與一枚奧運金牌。這樣的「功能型球星」,是否該被納入?或許會成為名人堂時代變遷的縮影。

至於Griffin、Rondo、Aldridge、Stoudemire與Hardaway,他們的案例則更多依賴巔峰表現。Griffin曾五次入選年度最佳陣容,是「空拋之城」的象徵。Rondo三度助攻王、一次抄截王,加上兩座冠軍,雖然定位尷尬,但不可忽略。Aldridge七屆全明星、五次年度最佳陣容,是當代低位進攻的最後典範之一。Stoudemire與Hardaway則因傷病過早墜落,但在巔峰時期,他們的存在感絕對足以影響一個時代。

新世代的名人堂軌跡

還有一些年輕球員,正在名人堂的「賽道」上奔跑。他們的履歷或許尚淺,但已經展現出超越時代的潛力。

像是Tyrese Haliburton。在短短兩年內,他完成了兩次年度第三隊、助攻王、奧運金牌、以及率隊打進總決賽。這樣的履歷放在歷史裡,幾乎沒有失敗案例。雖然跟腱傷勢將讓他缺席整整一季,但只要能健康回歸,他的春田之路不會被阻斷。

Anthony Edwards與Devin Booker,則靠著2024年的奧運金牌讓自己的履歷加分。Edwards連續兩年入選年度第二隊,年僅24歲,巔峰還在前方。Booker則需要更多新成就來鞏固自己,他的高光停留在2021-22賽季,但只要再添幾筆榮譽,就能穩住位置。

Karl-Anthony Towns的機率最高。三次年度第三隊,五屆全明星,外加史上少見的「七呎射手」標籤。他的三分球命中率與產量,已經把他放在歷史獨一無二的位置。Jalen Brunson則在紐約打出連續兩年年度第二隊,甚至在2024年MVP票選中拿到第五。如果能持續,他的履歷會快速累積。Donovan Mitchell與Trae Young的案例也類似。Mitchell靠著首次進入年度第一隊,加上六屆全明星,讓他的機率直線上升。Young雖然榮譽偏少,但他是歷史場均助攻第三高的球員,這項數據很難被忽視。

延伸閱讀:卡爾‧雷利能擊敗亞倫‧賈吉,搶下美聯MVP嗎?

延伸閱讀:2025年NFL的25個重點提醒之一!Rex Ryan的防守端影響!

延伸閱讀:NBA|2025NBA名人堂:魔獸、甜瓜、鳥姐與2008救贖之隊入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