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錄
Toggle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
「NBA陰陽合約」!關於Kawhi Leonard贊助合約的種種不尋常!原本關於卡瓦伊・雷納德(Kawhi Leonard)的爭議在週三稍稍消退之際,Pablo Torre 在他的 Podcast 中提出,職業體壇最富有的老闆、洛杉磯快艇隊的史蒂夫・鮑爾默(Steve Ballmer),可能繞過薪資上限規範,隨後 NBA 宣布介入調查,結果,這支早已站在鎂光燈正中央的球隊,又自己跳回頭條。
他們送出了第二份聲明。
在此前一天、僅 82 個字的初版回應裡,快艇否認 Torre 的報導,並聲稱「任何相反的說法都可被證明為錯誤」。到了隔天,他們把火力加碼,端出一份 199 字 的否認聲明,第三段寫下這句話:
「球隊贊助商與同隊球員簽代言合約,並沒有任何不尋常或不當之處。」
從表面來看,這句話沒錯。但快艇刻意未提到的,是雷納德與已經結束營運、曾任快艇贊助商的 Aspiration 之間,充滿疑點的合約:據報,這份合約四年要付給他 2,800 萬美元,卻似乎沒有任何等價的代言回饋;這個規模甚至遠超過同一家公司付給雷納多・狄卡皮歐(Leonardo DiCaprio)、小勞勃・道尼(Robert Downey Jr.)與 Drake 等更具國際能見度名人的合約,而且那些名人的確有提供實際代言。要注意的是,快艇這份聲明發出時,波士頓體育期刊(Boston Sports Journal)隔天才爆料:雷納德與 Aspiration 的協議可能不只一份,合計金額或高達 4,800 萬美元。
同樣讓人側目的還有另一件事:快艇聲明裡沒有半句提到鮑爾默與 Aspiration 的關係,據稱,他的個人 LLC 在雷納德合約簽訂前約三個月(時間點為 2022 年 4 月)就向該公司投入了 5,000 萬美元。而這一切,發生在聯盟於 2019 年夏天針對雷納德自由球員過程進行調查之後、理應格外謹慎的時期。更別忘了 Torre 的報導中,有 7 名 Aspiration 前員工匿名提供資訊,其中一人表示:即便公司朝破產一路滑落,財務部門仍被要求把支付雷納德高額合約視為最高優先,因為他那位聲名狼藉且具有影響力的叔叔 Dennis Robertson會打電話來催款。
在這一輪針對鮑爾默的嚴肅指控中,關鍵背景若被方便地省略,只會讓已經很差的觀感變得更糟,尤其是,許多競爭對手都相信,快艇、以及雷納德,確實有值得擔憂的地方。
「不,這不是常態」其他隊伍的高層怎麼看?
談到是否值得調查,與迄今為止外界所知的細節,幾位與《The Athletic》對談、要求匿名的聯盟其他球隊高層說得很清楚:這不是常態。為讓他們能更坦率發言,《The Athletic》同意給予匿名。
一位主管率先指出,鮑爾默對球隊贊助商的大額投資,再加上雷納德可疑的合約(甚至可能不只一份),這兩件事放在一起,就足以讓他們踩在聯盟的紅線邊緣。多人也提到,雷納德合約的規模本身就是一面紅旗,甚至在 BSJ 報導之前、也撇開他「沒有提供服務回饋」的事實不談,光金額就令人起疑。
也有人公開推測:是否正因為如此,一向在個人談約上爭取到最後一分一毫的雷納德,後來在 2024 年會接受低於頂薪的續約,藉此讓快艇保有更多名單彈性?對此,場上場下的反應與其說是冷漠或共情,更多是震驚與不滿。
一位資歷深的總管直截了當地說:
「這種(性質的代言安排)不會發生。」
另一位主管也說:
「我從沒見過。」
Mark Cuban 提供另一的角度
少數持相反立場的人當中,前達拉斯獨行俠大股東 Mark Cuban 算是最醒目的。他在社群媒體上替鮑爾默說話,把矛頭指向 Aspiration 的共同創辦人 Joe Sanberg,後者上個月剛同意就 2.48 億美元的投資詐欺案認罪。
Cuban 寫道:
「詐騙者會做詐騙者該做的事。」
他甚至在週三晚間加入 Torre 的後續 Podcast,一起討論這宗爭議。

關於陰陽合約,六年前就埋下的伏筆
如今快艇面臨的種種質問,其實都公平,就像 6 年前一樣:當年 Dennis Robertson 在自由球員談判期間提出各種違規性要求,住宅、私人飛機、球隊部分持股、保證的場外代言金額等,迫使其他老闆向聯盟表達憂慮。
彼時引發懷疑的主題,如今依舊如影隨形。儘管聯盟沒有找到快艇提供不當利益的證據,但別忘了,聯盟辦公室在當時所釋放的訊息,至今仍可視為某種北極星:
(摘自 2019 年 12 月 23 日我的報導)
(Adam)Silver 將繞越薪資上限視為 NBA 的首惡**,他會持續對此保持高度警惕。若未來出現任何與不當利益相關的實質證據,聯盟將重啟調查並再次提出指控。**
如今,我們又走回了這一步。
真相未明,關鍵在於「影響力」與「撮合」
正如我在《Athletic NBA Daily》Podcast 與 Torre 所談,這些指控是否站得住腳,短期內不會有定論。還有太多問題需要被釐清,才能決定總裁 Adam Silver 是否會重錘:最重要的,莫過於鮑爾默在 Aspiration 內部究竟具有多大影響力,以及他是否在雷納德的合約上扮演了某種程度的撮合者。別忘了,一開始是快艇自己宣稱能「證明這些指控不實」,他們理所當然會有充分機會拿出證據。
對 Silver 而言,現在是時候把布幕完全拉開,把事實與虛構徹底分清楚。你不能一方面擁有像 NBA 這樣、幾乎等同硬性上限的豪華稅制度,這個制度部分目的,就是為了替資源較少的老闆維持公平競爭,另一方面卻在出現跡象顯示全球首富之一可能繞道規則時視而不見。再考慮到鮑爾默在 2019 年夏天之前就已經有紀錄,聯盟就更應該進行徹底而明確的調查。
別忘了前科2015 年 DeAndre Jordan 事件
千萬別忘記,2015 年夏天,鮑爾默曾因在快艇招募 DeAndre Jordan 的自由市場簡報中,提出由 Lexus 提供的第三方代言合約而被聯盟罰款 25 萬美元(據報,Jordan 每年可再拿 20 萬美元)。當時鮑爾默在給團隊員工的內部備忘錄中如此回應,而那段話,放到今天依然鏗鏘:
「我們相信自己是以正確方式在做事,任何繞越(規則)的情況都只是非故意發生的。我們在盡一切可能支持球員的同時,作為一個組織,必須勤勉地遵守 CBA(勞資協議)。」
再真切的話,大概也不過如此。現在,就看他是否真的遵循了自己當年的忠告。
薪資上限的紅線與制度初衷
NBA 的豪華稅制度,本質上幾乎等於一種「硬性薪資上限」。它存在的目的之一,就是避免財力雄厚的老闆,用錢把規則玩壞,讓小市場球隊永遠無法翻身。這是一種「最低限度的公平」。因此,當聯盟看見有跡象顯示,可能有人透過球隊贊助商、甚至個人投資,來為球員創造超出薪資上限的額外利益——就算還沒有定論,也必須立刻介入調查。這不是單純的道德問題,而是整個聯盟秩序的基石。
Adam Silver 在 2019 年的訊息說得很清楚:繞越薪資上限就是「原罪」。他不能容許這件事在陰影裡滋生,否則整個薪資制度形同虛設。
Aspiration 的幽靈合約與雷納德的沉默
Aspiration 這家公司,現在已經走向破產,但它留在檔案裡的痕跡卻難以抹去。從投資人被詐騙的新聞,到內部員工透露「支付雷納德的合約永遠是優先事項」,這一切拼湊起來的畫面,並不美好。更敏感的是,雷納德本人幾乎沒有公開說過什麼。他一向沈默寡言,從不多做辯解,這次依然保持低調。但當合約金額高達 2,800 萬,甚至被傳可能接近 4,800 萬,而他卻幾乎沒有任何代言曝光時,這種不對稱感,怎麼可能不引發外界懷疑?
當然,對快艇來說,這或許是一種「表面上合規」的灰色操作:合約的確存在,贊助商的確付錢,球員的確簽名。可是一旦把細節挖開,問題就不是那麼單純。
鮑爾默的角色與影響力
這整起風暴的核心,說到底還是鮑爾默。他不只是快艇老闆,同時還是世界首富之一。當一個資產數百億的科技巨擘,選擇在球隊贊助商身上投下 5,000 萬美元,然後幾個月後,該贊助商就和球隊當家球星簽下遠高於市場行情的合約,這就會讓人直覺認為,這裡頭有「內線操作」。
問題是,法律與規則講究證據。鮑爾默可以說,他投資 Aspiration 是單純的財務決策,和雷納德的合約無關。快艇也可以強調,他們沒有直接支付任何額外報酬給雷納德。然而,對聯盟來說,這樣的「利益交織」本身就足以構成警訊。尤其是在鮑爾默過去已經有「2015 年 DeAndre Jordan 代言案」前科的背景下,這次更不容忽視。
對快艇的潛在衝擊
若聯盟調查結果認定快艇確有繞越規則之嫌,後果可能不輕。除了罰款,還可能涉及選秀權的剝奪,甚至對管理階層的處分。對一支正試圖在洛杉磯與湖人分庭抗禮的球隊來說,這會是沉重打擊。
更諷刺的是,快艇多年來始終苦於「形象問題」,即便有錢、有資源,卻總被視為「永遠的二哥」。現在,他們在球場之外的醜聞,反而可能成為另一種烙印。至於雷納德,這位一向以冷漠、不與外界互動著稱的球星,或許會再次選擇沉默。但就算他不說話,球迷與媒體的疑問也不會停止。
公平競爭的界線
籃球是競技,但同時也是生意。聯盟必須在「自由市場」與「公平競爭」之間劃出清楚界線。當老闆能透過自己的人脈、公司、投資,額外補償給球員時,那麼薪資上限的意義就蕩然無存。
想像一下,如果其他球隊老闆也跟進:某位科技鉅子投資一家初創公司,然後讓該公司與他的球員簽下一紙「天價代言合約」,卻不用他們真正露面。結果會如何?貧富懸殊的鴻溝,將徹底摧毀聯盟的平衡。這就是為什麼 Adam Silver 必須小心處理。因為這不只是快艇的問題,而是整個 NBA 的存亡議題。
等待NBA總裁的鐵錘落下
從 2015 年到 2019 年,再到今天,鮑爾默與快艇似乎總在規則邊界遊走。這次的 Aspiration 合約風波,究竟會被視為「合法但難看」,還是「違規且必須懲罰」,還需要時間來釐清。但有一點可以肯定:這已經不只是雷納德、或快艇的單一事件,而是關乎薪資制度可信度的大考。Silver 口中的「首惡」若被證實存在,他必須毫不手軟。
至於快艇,或許只能靜靜等待鐵錘落下,祈禱這次風暴不會把他們打回原形。因為在這場遊戲裡,最致命的不是輸球,而是失去規則的庇護。